团队名称 |
建设时间 |
研究方向 |
团队成员 |
简介 |
矿物资源综合利用科研团队 |
2012年12月入选山东科技大学科研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2KYTD102) |
1.选矿工艺; 2.矿物材料; 3.尾矿综合利用。 |
吕宪俊,邱俊,李琳,刘晓东,胡术刚,陈平,张燕,曹晓强,朴正杰,吴蓬,王俊祥 ,由晓芳,朱向楠,刘晓亮,张雁(博士后) |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吕宪俊) |
化工分离与催化过程强化 |
|
1.化工分离过程强化 2.功能催化材料制备 3.化工过程优化与控制 4.膜分离过程与技术 |
高军,徐冬梅,张治山,刘迪,马准,张连正,李敏,马艺心,赵萍萍,王群,刘珊珊 |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高军) |
山东科技大学“山海英才”绿色化学及生物不对称催化创新团队 |
2020 |
1. 生物不对称催化及合成生物学; 2. 绿色化工及手性化学。 |
王博,崔志芳,陈姗,高中政,颜婷婷,吕莉莉,王敏慧 |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王博) |
氢化学团队 |
2015 |
煤制氢及二氧化碳加氢转化 |
周仕学,韩宗盈,于洪观,刘振学,王力,梁鹏,于昊,张同环 |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韩宗盈) |
煤炭深度净化及清洁转化利用创新团队 |
2019 |
1.分子煤化学;2.煤炭深度净化提质; 3.煤炭清洁转化利用。 |
李琳,由晓芳,王俊祥,曹晓强,张亚青,薛建良 |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李琳) |
煤化工及能源环境材料科研团队 |
2017 |
1.煤的结构及反应性研究; 2.新型煤化工技术研究开发; 3.能源及环境领域吸附、催化材料开发。 |
梁鹏,焦甜甜,张亚青,樊星,张文睿,张华伟 |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梁鹏) |
生物资源利用及生物矿化与材料团队 |
2015 |
1.生物(质)资源的生物制品、能源与环境工程方向的开发利用; 2.生物医学材料、生物矿化、环境化工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利用。 |
闫华晓,邹玉红,赵辉,吕英海,高登征,李慧娟,韩秋霞,纪蓓,李桂江,迟向群,孟龙 |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闫华晓) |
金属表面处理及精细化学品研究科研团队 |
2010 |
1. 环保金属表面处理产品研究 2. 水性树脂合成及产品研究 3. 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 |
葛圣松,邵谦,黄仁和,王俊祥,主曦曦,路广 |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葛圣松) |
纳米矿物材料在生物领域应用科研创新团队 |
|
1、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2、比色传感检测生物小分子; 3、光热材料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应用。 |
主曦曦,邵谦,孔霞,吴涛,赵会,赵沛文 |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主曦曦) |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吕宪俊)
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15项、企业合作项目50余项;多项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其中2项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7项;“微细粒尾矿膏体浓缩及充填技术与装备”、“无尾排放关键技术”、“蚀变岩型金矿开发关键技术”、“蚀变岩型金矿尾矿综合利用技术”等多项成果得到工业化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表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8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在尾矿膏体浓缩及工艺及装备、矿山充填胶凝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尾矿大宗利用技术等方面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高军)
山东科技大学化工分离与催化过程强化研究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另有博士后研究人员2人。本团队长期致力于化工分离过程强化、功能催化材料制备、化工过程优化与控制、膜分离过程与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研究组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4名,在读硕士研究生40余人。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计划项目等的资助,具有开展化工分离与催化的优异研究条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9项,科技奖励5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杂志共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单位)、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等奖项荣誉。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王博)
山东科技大学“山海英才” 绿色化学及生物不对称催化创新团队于2020年获批建设,带头人王博教授,博导,团队成员为崔志芳,陈姗,高中政,颜婷婷,吕莉莉,王敏慧等。该人才团队依托山东科技大学优势学科,学术创新能力强,团队成员来自海内外一流高校,具有国际一流科研水平,在药物中间体化学,绿色化学及化工,手性不对称及光/电催化化学,生物不对称催化及合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完成并在研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指导多名省级及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课题组多名研究生获得国家CSC博士留学基金出国留学,多名本科生留学欧美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百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欢迎化学,生物,生工,化工,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学子报考本团队。本团队长期招聘博士后,欢迎加入到本团队(邮箱:wb@sdust.edu.cn)。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周仕学)
氢化学团队获批了山东省煤制甲醇催化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洁净煤技术国际合作基地、山东科技大学煤化学创新团队。该团队以煤基氢能为特色和优势,用煤、生物质、页岩气、有机废弃物等为原料,研发煤基醇醚燃料、液相变换制氢、镁基储氢材料、化工加氢脱硫、二氧化碳加氢转化制化学品等的关键技术,延伸煤化工产业链,减少碳排放,发展绿色能源。可用的仪器设备有高压气体吸附-量热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催化反应评价仪、流化床热解气化炉、回转式热解炉等。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SCI论文140篇,获授权专利165项、专利转化7项。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李琳)
团队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团队始终瞄准煤炭领域前沿,针对山东省煤炭行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关键共性技术,以煤炭的高效清洁转化利用为目标,基于煤炭深度净化和清洁转化理念,形成了分子煤化学、煤炭深度净化提质和煤炭清洁转化利用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5年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收录50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2篇,JCR一区论文10余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煤炭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授权发明专利7项。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梁鹏)
梁鹏教授带领的“煤化工及能源环境材料科研团队”立足于皇冠买足球的官网,长期专注于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能源环境材料等领域,倡导将前沿性基础研究成果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相连。目前,以梁鹏教授、樊星教授、张华伟教授、焦甜甜副教授、张亚青讲师和张文睿讲师组成的科研团队聚焦煤的结构及反应性研究、新型煤化工技术研究开发、能源及环境领域吸附/催化材料开发等,在以下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煤化学基础研究、煤及含碳有机质梯级利用、煤热解技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净化材料、Hg污染净化材料、微介孔材料的合成及改性、固体废弃物的无害高值利用等。
课题组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课题组研究成果获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技术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课题组已毕业研究生30余人,指导省优秀博士论文1人,多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各类奖励。欢迎有志于从事能源环境领域研究的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工程、材料工程等相关专业学子报考本课题组。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闫华晓)
团队为依托生物化工学科和生物工程专业逐步建设的学科特色团队。团队已逐步形成两个特色方向:以生物矿化、生物医学材料、环境生物工程及生物(质)能源化工等方向的生物学过程和材料学基础为研究目标,结合材料学技术和工艺过程,开展较系统的生物与材料在医学、地学、环境及化工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及开发利用;以典型微生物和植物等活性物质资源、微藻及大型海藻生物(质)、农林废弃物及城镇生活垃圾等资源的深度细致开发为目标,以生物工程过程原理为基础,结合生物化工及能源环境工程工艺装备及过程,开展较系统的生物制品和生物(质)资源能源环境工程的开发利用研究。形成了生物矿化、生物资源化工与生物材料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团队主持和参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企业委托合作课题多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SCI收录超过50篇),其中JCR一、二区TOP期刊论文10余篇,获得山东省高校科学技术奖等奖励多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葛圣松)
团队从事金属表面处理、腐蚀与防护等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有近30年的经历,涉及领域有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水性树脂及铸造用树脂合成、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材料表面的腐蚀与防护等,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与应用等。完成了省部级项目、横向课题近30项,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山东省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发明专利1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曾获国家铜奖、山东省金奖。所研发的纳米水性乳液、水性锈转化纳米涂料、水性铸造专用树脂、环保有机硅代替传统六价铬及磷化高污染产品、水性复合钝化剂、化学镀技术、耐高温复合镀层、长效防腐技术都已工业化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刘青云)
功能纳米材料科研团队是依托皇冠买足球的官网的应用化学专业,于2017年创建的学科特色团队。团队带头人刘青云教授,博士生导师,团队骨干成员有付民(海外联合培养博士),陈伟(海外联合培养博士)和路广等。本团队长期致力于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在生物领域(生物传感、抗肿瘤材料)及环境污染物去除等方面的应用、碳基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储能应用、卟啉酞菁类功能材料的组装及有机场效应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横向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00余篇,引用次数400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9项。课题组已培养研究生26人,多人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各类奖励。欢迎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等专业的学子积极报考本团队。
团队及研究方向简介(主曦曦)
纳米矿物材料在生物领域应用科研创新团队依托皇冠买足球的官网的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生物工程专业,聚焦天然、人工合成矿物材料纳米功能化以及生物学应用领域前沿,将三个领域有机结合起来,主要研究特色为通过化学方法对天然以及人工合成矿物材料进行可控纳米化修饰,制备无机-无机、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生物模拟酶以及生物学检测领域,下一步将逐步向肿瘤细胞的光热、光动力治疗领域进行拓展。近3年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厅局级项目10余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00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9篇,JCR一区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